1、诗佛合一:由于只将诗人视为无佛性而忽略了其悟性与智慧,顺应上联“只道诗人无佛性”,下联“偶逢樵者问武陵”,表达了人们对于诗人的认识应该更加全面,诗与佛相互融合,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。
2、文墨同心:强调了诗人与佛法的内在共通点,上联“只道诗人无佛性”暗指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,下联“偶逢樵者问武陵”则对人们寻求奇迹的向往,结合上下联表达了诗人以文墨传达佛法的追求。
3、艺禅同源:突出了诗人与佛教的共同灵感源泉,上联“只道诗人无佛性”表示诗人被固定在某种形象中,下联“偶逢樵者问武陵”提到寻求奇妙的经历,通过横批“艺禅同源”表达了诗人与佛教艺术的互为来源、相互交融的关系。
4、言境合一:强调了诗人通过言辞和艺术境界的表达与佛教的内心境界相结合,上联“只道诗人无佛性”视诗人为单纯的创作者,下联“偶逢樵者问武陵”则借樵夫之口关注诗人内心境界,通过横批“言境合一”表达了诗人通过言语与艺术境界的结合来体现佛法的观念。
5、艺智超脱:突出了诗人以智慧和艺术创造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,上联“只道诗人无佛性”暗指诗人在人们眼中只是普通的创作者,下联“偶逢樵者问武陵”则提醒人们要寻求超脱尘世的奇迹,通过横批“艺智超脱”表达了诗人以智慧和艺术来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