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心空佛性:般若观空体现了佛性,菩提离相即是心空。
横批"心空佛性"突出了禅宗强调内观心性的主题,表达了通过观照内心空性而证悟佛性的道理。
2.悟妙禅修:指涅槃灭苦和寂静无为都是透过禅修达到的境界。
菩提离相指的是如来的智慧禅定,涅槃灭苦则是以悟道形成的涅槃解脱。
横批"悟妙禅修"突出了禅修修行的主题,强调了通过悟道和修禅来实现内心的静寂与解脱。
3.空灭相生:般若观空强调了相对世界的虚妄性质,菩提离相则是体现了超越相对世界的佛性本质。
横批"空灭相生"突出了彼此的对立与互补关系,表达了般若与菩提两个境界的相辅相成,相互映照,互为存在和消亡的依存关系。
4.禅境无清:菩提离相和寂静无为相互呼应,凝聚了禅修修行的核心。
横批"禅境无清"突出了禅修中心流转的状态,强调了禅修者在极致的静默中,清扫心灵中一切杂念和烦恼,达到宁静无为的境界。
5.真空无相:般若观空与涅槃灭苦都指向了彼此之外的真空本质。
横批"真空无相"突出了超越一切相对现象的真实本质,代表了般若和涅槃所指向的极致境界。